为了保证种族的繁衍,动物们必须都有一套独特的生存之道,面对一些捕食者,很多动物都有不同的自卫方式,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动物王国五花八门的"保命"本领吧。
瞪羚的“捉迷藏”
我们都知道瞪羚是食草动物,而在弱肉强食的草原上,它们敏锐的嗅觉和超众的奔跑速度就成为了保命的绝技,但是对于刚出生没多久的幼崽来说,连站立都很勉强,更不用说奔跑了。
这样的情况对小瞪羚是非常危险的,在这种情况下,瞪羚母亲就想出了“捉迷藏”的方法。让小瞪羚原地不动的趴在草丛中,它皮毛的隐蔽色足以和草丛融为一体,得以躲避狩猎者的攻击。当然瞪羚的辅助防卫手段还包括蹬腿来攻击对手。
所以瞪羚幼崽在遇到危险时会采用最基本的自我防御形式,即避免被对手辨出。许多动物都与小瞪羚相似,它们通过藏匿、保持原地不动的姿态和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的色彩而化解了危机。这种情况叫做"伪装"。
原地不动的"策略"
某些捕食动物在发现危险之后并不马上寻找藏身之地,而是立即采取另外一种防止被发现的方式:在原地保持一动不动。许多掠食者都能够轻易发现移动的目标,但却很难发现静止不动的目标,尤其是当目标与所处环境融为一体的情况下。
空旷的平原上跑动的兔子很容易被飞翔在天空中的雄鹰捕捉到。所以,为了躲避鹰隼的视线,兔子就会蜷成一团,在原地一动不动。只有这样,它们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被掠食者发现的危险,而蜷缩的姿势也更像是一个土堆,远不像是在地面上活动的动物。
蝙蝠是夜行性动物,它们在捕食时会发出声波,通过声波的回声确定物的方位。这一过程叫做回声定位。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在飞行过程中准确捕捉到甚至是极小的昆虫。然而昆虫也在长时间的生物进化过程中历练出了躲避回声定位的逃生本领。
有些蛾类可以辨别出蝙蝠发出的尖声。它们呈环形飞行,以避免被蝙蝠发现。如果发现蝙蝠踪迹;蛾子就收起翅膀,从空中落下。有些蛾类所采用的方法更为冒险,它们通过发出与蝙蝠所能接收到的回声相同的声音而扰乱对方的视听。这样可以引开蝙蝠,保证自己顺利逃生。
科学家们近期发现,还有些蛾类甚至能够向蝙蝠发出类似同类的飞蛾声音,暗示自己是那种“不好吃”的蛾类。而蝙蝠因为不喜欢吃这类的飞蛾就会放弃。所以有些没有怪味的蛾子也会模仿味道难闻的蛾子的声音,诱使蝙蝠放弃对自己的追踪。
恐吓对手的行为叫做虚张声势,是动物在危急时刻采用的使自已看上去非常强大恐怖,从而吓到对方的手段。当然这本身是不具有攻击性的,根本构不成任何伤害。只是利用这一手段给对方造成自身强大可怕的印象。这样对手就会选择离开,避免正面血拼。
许多蜥蜴就会在危急时刻威采用这种方式。当变色树蜥遭遇敌人,它们就会立即变成黑色,同时鼓胀身体使自己显得大一些,并且口中发出"嘶嘶"声以亮出嘴巴鲜艳的颜色。仿佛在传达“我可不好惹”的样子。
遭遇敌人与之战斗,在动物世界里,这是"下下策",并不是所有动物都有这么强大的进攻本领。所以许多动物利用这些五花八门的防御手段,巧妙避开了捕猎者的"血盆大口",才得以让它们的种群顺利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