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4-14 来源:帮帮拜思特
要不是爱骗人
鼻子怎么会那么长
你知道昆虫和别的动物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吗?
就是它们总是能长出些奇奇怪怪的造型,不是丑陋得像个外星生物,就是张牙舞爪的像从魔幻片里爬出来的。
当然,也有一些昆虫啥玩意儿也不像,就只是单纯的丑,例如——
emmm……其实,它还是长得挺像某个东西的,像刚说完谎话的匹诺曹。而事实上,它也的确是爱骗人,鼻子才那么长的。
这是一种特别常见的昆虫,在中国的香港、台湾、广东、广西、福建、云贵川等热带与亚热带地区,以及东南亚多个国家均有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它也有不同的名称,有的人叫它灯笼虫、有的人叫它龙眼鸡、还有人叫它象鼻蜡蝉和长鼻蜡蝉。
有意思的是,这种昆虫是蜡蝉科/东方蜡蝉属下的物种,因此象鼻蜡蝉和长鼻蜡蝉这两个名字显然很适合作为它的中文学名。可是很多人却都认为龙眼鸡才是这种昆虫的中文学名,包括百度百科与中文维基百科也都将龙眼鸡作为了它的中文学名。
也就是说,它像学名的名字是俗名,像俗名的名字是学名。你说,这事儿咱上哪说理去?
不过,咱们也不必纠缠于此,因为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它真正被全球所公认的学名其实是——Pyrops candelaria,是的,这个我连读都不知道怎么读的名字,才是这虫子正儿八经的学名。这是按照《国际动物命名法规》的规则,用全世界只有梵蒂冈还在使用的拉丁文来定义的,拉丁文学名也是生物学界唯一认可的物种学名。
而所谓的中文学名、英文学名,其实全都没有什么具体的命名规则或标准,都是依照各国流传最广的叫法来定义的。
所以严格来说,生物学中其实并没有“中文学名”、“英文学名”这些概念,只有拉丁学名,咱们自然也就无法评判它的中文学名究竟是长鼻蜡蝉还是龙眼鸡了。
至于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叫它龙眼鸡,我想大概是基于两个原因:
一是龙眼鸡非常喜爱吸食龙眼树的汁液,在龙眼树上最容易见到它们;二是可能大家都觉得它长得像个鸡……吧。
千万不要问我“所以它究竟哪里像鸡”,这问题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总而言之,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科学地称呼它了,那就索性挑一个听起来更科学的名字,叫它——龙眼鸡……吧。
龙眼鸡是东方蜡蝉属的模式种。对生物分类学不了解的小伙伴,可能不清楚什么叫模式种,你可以简单地把它理解为,一个最能明确指示出某个属种的生物学特征的代表性物种。
也就是说,龙眼鸡就相当于东方蜡蝉属的“课代表”;它头部的长条形突起,就是东方蜡蝉属最显著的生物学特征之一。
很多人都不知道龙眼鸡的“长鼻子”究竟有什么用,这并不奇怪,因为就连生物学家也还没有弄清楚这条长鼻子是否具有实际功能,目前唯一能肯定的是,龙眼鸡长成一根这么长的“鼻子”,是一种拟态现象。
为了应对残酷的生存环境,拟态现象在生物界普遍存在,有些生物具有攻击性拟态,能诱使猎物主动靠近自己,把捕食变成点外卖,简直是懒得丧心病狂。但大部分生物都是善良的,它们的拟态只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弱小的昆虫为了蒙蔽猎食者的双眼,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长成了各种奇奇怪怪的造型。
但无论长相多么奇怪,从形式上来说,昆虫一般是以三种方式来“欺骗”捕食者的:
第一种是把自己伪装成植物或者枯枝烂叶,当遇到危险时,一屁股坐在原地,心里默念:你看不见我,你看不见我,你看不见我……
第二种是明明没有毒,却伪装成有毒的生物,试图以此来告诫捕食者:我不好吃,我不好吃,我不好吃……
这两种拟态形式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不过相较于这些“怂包”,采取第三种拟态手段的昆虫就可谓尿性十足了。
它们既不让自己与环境融为一体,也不假装自己有毒,而是装出一副超级“腻害”的样子,在遇到危险时,挺起胸膛挑衅对方:有种你就过来啊!
赫摩里奥普雷斯毛虫就是这种拟态形式的典范。
这种毛虫把自己伪装成了毒蛇的模样,一旦察觉到危险,会立刻昂首挺胸,模仿蛇类的攻击姿态,吓得经过的鸟儿连看都不敢多看自己一眼,扑棱扑棱就扇着翅膀逃走了,可谓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高手高手高高手。
而龙眼鸡所具有的,显然就是第一种祈祷敌人看不见自己的拟态形式。它们的“长鼻子”看上去很像植物的叶茎,和绿色的翅膀结合在一起,会让经过鸟儿误以为那只是一片树叶。emmm……或者说,它们自以为鸟儿会把自己当成一片树叶。
因为,跟枯叶蝶、竹节虫这些拟态高手相较,龙眼鸡的拟态实在是太不尽人意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它看上去都并不太像树叶。
或许,对某些鸟儿来说,这种拙劣的拟态尚且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在人类眼里,那简直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它都是一条虫啊。
相较而言,龙眼鸡的某些近亲就伪装得比它要好得多了。
所以,龙眼鸡尽管看上去不太擅长伪装,却并不妨碍它们的长鼻子的确是一种生物拟态现象。现在你已经知道这条鼻子的作用了吧。
来源:科学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