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动物都有发出叫声的能力,它们通过鸣叫声传递很多信息,比如领地划分以及配偶争夺还有警示信号等等。
鸣叫声与情绪和警示
动物常常利用视觉威胁来摆脱捕食者或者避免与同类发生争斗。对于许多动物而言,一个威胁信号如果没有与之适合的声音相伴,就不算完整。猫的嘶嘶声,狗的咆哮,狮子的吼叫都是在让对手知道它们生气了、且不是在开玩笑。发脾气的大象会扇动耳朵,挥舞着鼻子,鸣叫不止。这种鸣叫是它们发威前最后的警告。
许多群居的动物能够发出一种名叫危难呼叫的特殊威胁信号。这些预警呼叫是危险靠近时向其他成员发出报警,团队的成员听到不同的预警呼叫采取不同的行动。有时,它们团结在一起摆出防卫的阵形;有时,它们迎敌而上;许多情况下,团队成员听到预警呼叫后,只是躲开危险而已。大多数的脊椎动物使用某种预警呼叫。
灵长类动物使用的预警呼叫是最为复杂的,生活在东非河岸两侧的草原和树林里的黑长尾猴就是典型的例子。它们以家族的形式生活在一起,个体数量从2060不等。大蟒蛇、豹子和鹰是长尾猴的天敌。
记录黑长尾猴叫声的科学家发现,针对三大不同的主要天敌,黑长尾猴会使用不同预警呼叫。更有趣的是,每一种呼叫会引发不同的反应。如果一只黑长尾猴对蛇发出了预警呼叫,团队成员会全部站立起来,向四周张望;对豹子的预警呼叫发出后,成员们会爬上离自己最近的树上;对鹰的预警呼叫发出后,它们就会跑向草丛。
为了演示这种呼叫意义的真实性,科学家们在长尾猴能够听到预警呼叫的地方播放呼叫录音。果然不出所料,猴子们作出了相同的反应,就好像团队的某个成员给它们发出了这些信号。
为领地而战
许多动物使用叫声来获取和保卫自己的地盘。北美土拨鼠在发现有其他土拨鼠进入自己地盘时会发出高频的口哨声。科学家相信雄性鲸鱼在其他同性离自己太近时也会发出低频叫声予以警告。
在用叫声宣告自己领地方面,很少有动物能敌得过红吼猿。这些猴子以家族的形式生活在南美洲的热带雨林里,这种家族组成的团体被称为猴群,每一个猴群有差不多39只猴子。一大早,每个猴群为首的公猴就开始尖叫,这会引起整片树林的其他红吼猴跟着一起尖叫。
这些动物的叫声构成了动物世界里最为尖厉的叫声之一,远在2英里之外就能听到。利用呼叫,红吼猴提醒其他的成员它们占据了块地盘,准备予以保护。实际上,每一个红吼猴猴群都有自己独特的呼叫。科学家认为这些叫声包含着有关猴群规模及公猴地位的信息。
对配偶发出呼唤
叫声在动物界的一个重要应用集中在寻求配偶上。视觉和化学信号固然重要,但是,许多时候,在动物界仅仅凭借一个呼叫或歌唱就能开始寻找配偶的进程。依靠呼叫寻求配偶在动物界被广泛应用。
从体态最小的蟋蟀、青蛙到诸如大象、驼鹿这样体型庞大的动物,都使用各种各样的叫声提醒可能成为伴侣的同类选择的时候到了。雄性动物往往最先发出呼叫,它的叫声似乎在诉说:"我在这儿。过来啊,看看我的情况,和其他人比一比啊。"
听到呼叫后,母蟋蟀会寻找声源,查看公蟋蟀的情况。母蟋蟀只选择那些最适合交配的公蟋蟀,母蟋蟀凭借公蟋蟀呼叫的响亮程度和延续时间帮助自己辨别公蟋蟀的合适程度。在动物世界里,一般单凭经验而言,越强壮的雄性动物,叫声越是响亮,持续的时间也就越长。
一旦母蟋蟀选定了公蟋蟀,它通常会利用自己的一个视觉信号或者叫声作出反应。随后,双方开始交配。如果你不住在城市中心,你会几乎在每一个春天或者夏天的夜晚,听到蟋蟀为了寻求配偶而发出的鸣叫声。蟋蟀通过摩擦翅膀发出独特的叫声,左翅上有大约50250个梳状齿,右翅上长有类似冰刮器底的部分,蟋蟀将左翅与右翅摩擦而产生叫声。
蟋蟀鸣叫音调的高低取决于与冰刮器摩擦的梳状齿的数量以及两只翅膀相互摩擦的速度。多数蟋蟀的鸣叫声的频率在15001万赫兹之间,体型更大一些的蟋蟀发出较低的声音。无论体型大小,一旦温度上升,蟋蟀就乐于发出更多的叫声。
除了简单的交配示威以及情绪之外,随着科学家的深入,人们发现一些高等动物鸣叫声中有复杂的信息,比如海豚,它们用超声波进行交流。
来源:门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