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辟谣:小时候经常在水面上见到的这种虫子是蜘蛛吗?不,它叫水黾
- 本站编辑:帮帮拜思特发布日期:2020-04-22 09:10 浏览次数:
农村老家的水边成为了我童年时探索动物世界的重要地点,在这里我见到了各种鱼虾、水虿、蝌蚪、蛇、虫,遇到了不认识的动物就记下来它的模样,回城里再查图鉴。
曾经有这么一种虫子,我们小时候在水面上经常能见到,它们体型很小却拥有好几条大长腿,能在水面上健步如飞,所过之处荡起一圈一圈细细的涟漪,很快就失去了踪影。
甚至有些地方的小孩会捉住它们从身体后部吮吸,据说有香油或酱油味儿(无独有偶,还有些地区的小孩会揪断长鼻蜡蝉的“鼻子”并吸吮它们的体液),我反正一直觉得这种做法骇人听闻,只能说世界真奇妙。
很多人以为这种会在水面上奔跑的虫子是蜘蛛的一种,所以才有了水蜘蛛这个名字。
但它们跟蜘蛛没什么关系,而是半翅目、黾蝽科的昆虫,它们有一个统称叫水黾(读音同“敏”)。
小时候农村老家有河流湖泊和水库,夏秋季节很容易找到水黾的踪影,而现在城市里面有些小区绿化水平不错,还拥有一年四季都不缺水的人工湖和小溪,这些地方往往也都能看到水黾。
但如果是那种偶尔才放水、平时干涸状态更多的人工湖,可能就很少见到水黾了。
水黾的卵一般被产在水边植物的叶片上或者植物组织内部,呈有序排列,刚孵化的水黾若虫天生就会“划水”,并开始它在水面上漂泊的一生。不过有时候水黾也会上岸,翅膀发育完全的个体也拥有飞行能力。
水黾能够划水的原因一直在被科学家们研究,而且由于科研技术不断进步,关于水黾可以踩在水上滑行的原理也逐渐被揭开。
但是后来的研究发现其实并不是如此,水黾漂浮的秘密其实在于它肢体末端的微观结构——它们中后足的后半段(跗节、胫节)拥有大量细毛,每平方毫米可以达到数千根,这些毛发形成微观疏水结构,可以让水黾依靠水的表面张力漂浮在水面上,并且能够自由移动。
在学界对此原理较新的研究中,甚至发现有些生活在湍流附近的水黾,其足部的微观疏水结构受力时可以在水面下方造成微小漩涡,产生微弱、但是足够的反向推力,让水黾即便是在湍急的水面上也能保持自由的行动能力。
水黾的前腿很短,通常折叠在头部下方,主要用来捕猎和求偶时控制异性。
别看水黾长得挺弱的,它们却是相当凶猛的小型掠食动物,可以通过跗节上细密的毛来感知落到水中的猎物挣扎时产生的水波,并且快速前去捕捉它们。
不仅如此,水面上漂浮的各种动物尸体也会吸引水黾前来进食,有时候你还会看到许多水黾共同围着一只死去的鱼或者昆虫一起进食。
当水黾捕捉到猎物后,它会用一对短小有力的前腿抓住猎物,同时将针状口器刺进猎物体内注入消化酶,然后吸食猎物被消化产生的体液混合物,最后只剩下干瘪的一团渣渣。
听着是不是很熟悉?是的,很多食肉类的节肢动物都是这么干的,比如蚁狮(蚁蛉的幼虫)、水黾的亲戚——猎蝽,还有不是昆虫的蜘蛛等。
下图是一只水黾正准备进食一只落入水中的虻。
水黾位于后胸部的位置有臭腺孔,受到刺激后会分泌出奇怪的味道,试图让它们摆脱人类或其他对手的袭击,但是往往收效不大,仍然有很多鸟类、蛙类和食肉鱼类把水黾当成食物,还有不少熊孩子出于好奇心用网兜子捞它们。
另外水黾身上还有可能携带多种体内外寄生虫,例如线虫、寄生蜂、螨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