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药是以消灭老鼠为目的的毒药。还传染多种疾病,是鼠疫、假性结核病、狂犬病、脑炎、布氏杆菌病、钩端螺旋体病及黄疽病等10多种流行病的自然宿主,应认真防治。灭鼠药剂主要是指配制毒饵的毒剂。但是随着灭鼠药剂应用研究防治不仅限于毒饵一种方式,也包括熏杀剂、驱避剂和化学绝育剂等。
常用灭鼠剂种类
常用灭鼠剂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急性的或单剂量灭鼠剂和慢性抗凝血灭鼠剂,或多剂量灭鼠剂。急性灭鼠剂是指那些作用快,鼠类一次吃够致死量的毒饵就可致死。这类药的优点是作用快、粮食消耗少,但它们对人畜不安全,容易引起二次中毒,同时在灭鼠过程中老鼠死之前反映较激烈易引起其它鼠的警觉,故灭效不及慢性鼠药。
1)急性灭鼠剂 急性灭鼠剂的使用历史悠久,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人们都是使用急性鼠药,从50年代起,才和慢性鼠药同时使用。急性灭鼠剂的种类很多,有植物的,也有化学药剂,有文献记载的就有25种之多(不包括熏杀剂、驱避剂和化学绝育剂等)。
2)慢性抗凝血灭鼠剂 慢性灭鼠药剂是指一些作用慢、而且鼠类连续几天吃药才容易被毒死的药物。又称缓效灭鼠药,可分第一代、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如敌鼠钠盐、杀鼠灵、杀鼠迷(立克命)杀鼠酮、氯敌鼠等,如要达到理想灭鼠效果就要连续几天投药。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的急性毒力相对较强,老鼠吃2、3次就可致死小,且对第一代灭鼠药有抗性鼠也能杀灭。这类药有溴敌隆、大隆、杀它仗、硫敌隆等。
缓效药或称多剂量灭鼠药,都是抗凝血剂。药理作用机制主要有两个,一是降低血液的凝固能力,抗凝血剂对抗维生素K,作用于肝脏,阻碍凝血酶原的产生;二是损害毛细血管,使管壁渗透能力增加。中毒动物死于大出血。维生素K1是特效解毒剂。
1944年合成杀鼠灵,1950年首次报告用于灭鼠,此后抗凝血灭鼠得到迅速发展,几乎完全替代了急性灭鼠剂的研究、应用进入了抗凝血灭鼠剂时代。由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发展到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克服了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的两个缺点,急性毒力小和对于抗性鼠类无效。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的特点是具有强大的急性毒力,同时兼有急性灭鼠剂和慢性灭鼠剂的优点。既有慢性灭鼠剂的高效,又有急性灭鼠剂的节省毒饵和节省投毒人力的特点,能有效地毒杀抗性鼠种,适口性好,对鼠类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毒力,即对鼠类的毒力很强,对非标靶动物都很安全。总体来看,各种抗凝血灭鼠剂基本特性类似,但彼此之间又有差别。
购买、投放灭鼠药注意事项
1)要到有经营灭鼠药资格的部门购买灭鼠药。
2)要了解所用灭鼠药的成份、安全解毒方法。
3)要把灭鼠药放在小孩取不到的地方。
4)万一误食时立即送医院。
安全使用灭鼠药。有资料显示,导致中毒的毒物类型,农药和鼠药列为前两位,农药占29.22%,鼠药占28.62%。每年中国的农药用量比鼠药用量要多得多,所以按比例,急性剧毒鼠药是中毒死亡的首要因素。
大面积灭鼠的用药安全
鼠药是大面积治理的常用工具,大多对人、畜有较强以至很强的毒力,也可能污染环境。因此,必须始终强调用药安全。
1、防止误食
关键是提高有关人员的认识,将防止中毒作为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来对待。
2、加强管理
由认真、负责的人员保留毒物,建立规章制度,执行登记、出入库、使用的规定。保持完整包装和标签。设专库保存,不与食品、饲料混放。处理好废弃容器、包装和残饵、垃圾。
3、深入宣传
进行专业人员培训,宣传鼠药的特性、中毒症状,急救事故,了解治理地区和社会动态,发现不安全的苗头,及时解决。
4、认真使用
严格按需用药,纠正宁多毋少偏向。认真按照规定分发和使用毒物。妥善处理染毒用具和污水、污物,避免污染环境。剩余毒饵收回,集中管理。治理期间出现的不明原因死禽、死畜和中毒死的禽、畜严禁食用。
5、采取必要措施
毒饵应有警告色。野外投饵后尽可能禁牧和控制出入,居民区加强管理,一定时间后回收。保存外食品、饲料、保护水源,管理好禽、畜和幼儿。收集和处理鼠尸、毒死的禽、畜。
6、作好急救准备
有关人员应熟悉鼠药的性质和急救方法,准备足量的药品、器材、熟知用药禁忌,急救药械尽可能接近一线。通讯和交通保存畅通,公布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