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9-11 来源:帮帮拜思特
导读:提及龙,有太多能说的。龙的形象贯穿了中华几千年的文化,无论是史书典藏还是野史杂闻都有着它的身影。统计了一下千年以来关于龙的记载,单单是“坠龙”事件就有30余起。
虽说迄今为止没人见过龙,但自然界却有一种跟龙很像的生物。它就是被称为“龙宝宝” 的洞螈。洞螈是在17世纪被发现的,发现的过程可以说是十分的幸运。一场持续不断的滂沱大雨,将洞螈从洞穴里冲了出来,人们才有幸见到这种繁衍了1500 多万年的生物。
《尔雅翼》云∶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牛,角似鹿,眼似虾,耳似象,项似蛇,腹似蛇,鳞似鱼,爪似凤,掌似虎,是也。
而你看洞螈是不是像极了龙,确切的说是“幼年的龙”。长约30厘米,通体白色,一张大长脸,鼻子前端那扁平的鼻子,脸后侧两边红色的腮,跟蛇一样修长的身躯,且长有四肢,前肢三个脚趾,后肢两个脚趾。这些特征总是忍不住让人把它往龙身上联想。
洞螈也因此受到广泛的关注,吸引了众多生物学家深入洞穴研究它们。随着研究的加深,发现洞螈竟是这么的“宅”,你见过七年一动不动的动物吗?如果没有那现在有了。
这19个小家伙中大部分都跟八年前走的时候一样,还在原来的位置。只有个别成员移动了一小段距离。接着,生物学家们经过进一步整理数据发现,在这19只洞螈里,最活跃的一只在230天里移动了38米,平均一天挪动17厘米;而最不活跃的一只洞螈,整整7年一直趴在原来的位置,完全没有移动!
是不是大吃一惊,没想到这个小家伙这么懒吧。那这么懒的家伙怎么还没被饿死呢?别说七年,只要两周不吃饭人类就会饿死。而洞螈之所以可以活的下来,这主要得益于它那及其缓慢的新陈代谢,能最大的节省能量。
这极限求生的能力,简直能跟乌龟肩并肩了。
而弊端就是平常得尽可能避免消耗能量,比如说交配。洞螈的12年才交配一次,这样可以极大的保存自身的能量。当然,这也导致了洞螈这一物种数量稀少,好在洞螈的生育能力可以说是伴随一生的,80岁仍具备生育能力,能稍稍保证其种群数量。
洞螈的生存绝招就是遍布全身的触觉感官,因为黑暗的水下洞穴环境中,眼睛几乎没有任何作用,所以洞螈在出生的四个月内眼睛会逐渐退化,最终失明。而取代眼睛的就是那遍布全身的触觉器官,它能感知到周围环境中的任何动静,甚至连光、电和磁场都能探测到。
目前,自然状态下的洞螈仅存于喀斯特高原溶洞的水体中。那么,这样的“龙宝宝”你 喜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