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5-08 来源:帮帮拜思特
毛翅目昆虫因翅膀上具毛而得名。由于这一类昆虫的外形很像蛾类,因此人们更喜欢将其称为"石蛾",实际上蛾类隶属于鳞翅目,它们和蛾类没有任何关系,就连近亲也算不上。。它们幼虫期生活在水中,是水生昆虫中最为繁盛的类群之一。很多毛翅目幼虫对水质的变化极为敏感,在近年来已被广泛当成水质监测的重要指示生物,给人类提供了不少帮助。
毛翅目昆虫是一类较为原始的昆虫,根据化石可以确定,它们至少在中生代就已出现在地球上,且数量较多。例如,中国的道虎沟生物群中就保存有很多毛翅目幼虫所建立的巢穴化石。中生代的缅甸琥珀以及新生代的波罗的海琥珀中也有数量较多的毛翅目昆虫被发现。
毛翅目昆虫的分布极为广泛,除南极洲外,在其余世界各地都已发现这类昆虫的身影,目前亚洲地区是毛翅目昆虫最为繁盛的分布地,有大约80%的毛翅目昆虫分布在这个区域。以生境来说,由于毛翅目昆虫的幼虫要在水中生活,因此它们的栖息地一般都临近水边,溪流、池塘甚至泥塘、沼泽等环境都是毛翅目昆虫的理想居所。虽然大多数毛翅目幼虫对水质极为依赖,但也有少数物种可忍耐污染较高的环境,如一些纹石蛾科的幼虫。
毛翅目昆虫的食性根据种类不同而不尽相同。首先,成虫期的石蛾不能取食固体食物,它们大多数以花蜜等为食。石蛾幼虫的食性主要有肉食性、植食性和腐食性三类。例如,一些纹石蛾科原石蛾科和石蛾科的幼虫会捕食小型水生无脊椎动物以及吞食鱼卵、蛙卵等;一些短石科长角石蛾科的幼虫则会取食水生藻类植物;一些短石蛾科纹石蛾科等翅石蛾科 和畸距石蛾科的幼虫则会取食水中已腐烂的分解的植物组织甚至动物尸体等。不管是哪一种食性的石蛾幼虫,都对自然生态循环以及食物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毛翅目昆虫的一生经历4个阶段,分别是卵、幼虫、蛹和成虫。但小石蛾科的发育较为复杂,其1-4龄幼虫会在水中自由行动,没有筑巢行为,到5龄时形态发生改变,并开始筑巢。因此,这一类石蛾的发育类型很接近复变态类型的昆虫。一般来说,雌性石蛾会在水中或接近水面的植被上产卵。雌虫所产的并不是一颗一颗的单粒卵,而是由几粒至几百粒所组成的卵块,卵块外会有胶质物或浓密的毛。有些石蛾的卵块还可以暂时抵御短暂的干旱,直到有水后才进行孵化。
石蛾的幼虫行为最有意思,幼虫会在水中建造各式各样的巢穴,幼虫随时携带巢穴行动。这在昆虫世界是极为少见的,一般来说只要蜂类和蚂蚁才能够建筑自己的巢穴,而这些昆虫都属于社会性昆虫。石蛾的幼虫属于独居的昆虫,也会建造巢穴。有一些幼虫会造一处固定的巢穴,并在巢穴进口处制造一个丝网形结构,幼虫在巢穴内从水流中得食物。一般来说,毛翅目幼虫建造巢穴所用的材料以水底的小石头、枯枝、落碎片为主,这样的巢穴不仅可以保护虫体,还能起到隐蔽的作用。但也有一些物会任意选择材料。笔者曾见有些日本昆虫爱好者将石蛾幼虫捕捉,把巢穴移除后半其放置在铺满金砂的鱼缸内,过一段时间这些石蛾幼虫便可利用金砂造出美丽的"金屋"。
毛翅目昆虫的成虫体型较小,一般从几毫米至三四十毫米居多。体色以黄色、黄褐色、灰色、褐色和黑色为主,有少数物种体色较为鲜艳,如纹石蛾科的单斑多形长角纹石蛾 便是一种全身呈淡绿色的美丽石蛾,很多人都误认为它们属于蝴蝶或者是蛾类。
石蛾的头部会覆盖毛或鳞毛,具2个比较发达的复眼及3个单眼,但也有部分种类仅具2个单眼或不具单眼。触角为丝状,着生在两个复眼之间,长短根据种类不同有所差别。多数具咀嚼式口器,但较为退化,而一些纹石蛾科物种成虫口器则完全消失,成虫只负责繁殖后代,然后再死亡,此时它们根本不需要再吃东西了。
大多数毛翅目科昆虫与农业生产以及林业都没有直接的关系,因此人类很少研究这种昆虫。虽然毛翅目昆虫与人类联系不大,它们很难被定性为益虫或者是害虫,不过很多环境监测部门使用毛翅目昆虫的幼虫做检测当地水质的一种"标准",它们的幼虫对水质要求较高,如水质不够清洁则无法生活,从这个角度来说,这种动物确实给人类不小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