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0-25 来源:帮帮拜思特
柿树因其适应性强、耐干旱,素有“铁杆庄稼”的美誉,在我国丘陵地区拥有巨大的栽培面积。正是由于这些优势,目前我国多数柿子园存在栽植分散、管理粗放的弊端,导致病虫危害大量爆发,给果农生产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其中影响存在严重的就是柿蒂虫。
柿蒂虫,又名柿实蛾、食心虫、柿烘虫,是柿树上常见的一种虫害,同是也是2010年左右市场反响比较厉害的“带虫柿子”根本来源。该害虫具有趋光特性,所以其成虫白天多停留在叶片的背面或者阴暗地方,只有傍晚时节才出来活动,其活跃高峰期集中在晚上22:00-22:00,所以果农发现难度比较大。该害虫的卵呈椭圆形,长0.5mm,乳白色;老熟幼虫长9-10mm,头褐色,体背暗紫色;成虫长约7mm,翅展15-17mm,头土黄色,胸、腹、翅均为紫褐色。
柿蒂虫对果实的危害主要集中在第1代幼虫和第2代幼虫时期,其中第1代幼虫通常在6月至7月开始蛀果危害,受侵害的幼果会干缩,色泽有绿变黄,不脱落,俗称为“小黑柿”“小柿”;第2代幼虫在7月下旬至9月上旬开始蛀果危害,受危害果实早期发红、变软,但是一般不脱落,形成“柿烘”“蛋柿”“黄脸柿”等。如果这些受危害的果实,果农没有及时发现摘除,进行正常售卖的话,就可能因为“带虫柿子”的原因,而引起市场恐慌,进而影响当年的销售情况。
柿蒂虫多数地区一年都发生2代,通常是去年的第2代老熟幼虫在柿树主干和大枝的老翘皮裂缝中和虫果柿蒂中以及树体上于果内和根际附近5-10cm深的土壤缝隙中越冬,待来年的5月份化蛹,月底羽化,危害时期集中在5月至7月,其中以6月中旬危害最为严重。第一代幼虫发育成成虫后,会在7-8月份羽化,危害时期集中在7月至9月,其中以8月下旬危害最为严重,之后第2代老熟幼虫脱落果实,开始结茧越冬。
生产上柿子柿蒂虫的防治要采用人工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手法进行,单纯的人工防治,其防治效果只能达到40%左右,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还需要配合必要的化学防治手法来进行。具体如下:
(1)人工防治
柿蒂虫的人工防治主要涉及除粗皮、摘柿蒂、清园子、堆土堆、树覆盖以及摘果子等几个方面。其中除粗皮主要是在每年的早春3月份之前,及时挂出书上的老翘皮,然后清出果园集中掩埋或烧毁;摘柿蒂主要是果园摘除完后,及时将树上残存的柿蒂以及大多数的病果用竹竿等物体去除,确保树上没有任何柿蒂存在;清园子主要是将园子内存在枯枝落叶以及刮下的树皮、清除的柿蒂等杂物清除果园,减少越冬虫卵存在的场所;堆土堆主要是利用羽化成虫出土能力较弱的特点,在其羽化前,在树根附近堆20cm左右的土堆,减少羽化出土的虫卵数量;树覆盖主要是对于树干基部难以刮除的老翘皮,在4月份之前,进行胶泥涂抹或者树干涂白,以此闷死羽化成虫,也可以适当提前,这样还有利于闷死越冬虫卵;摘果子主要是在第1代幼虫蛀果时候,摘除果园内的橘黄色虫果,在第2代幼虫蛀果时,在摘除一次,提高防治效果。
(2)化学防治
目前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施药方法来进行防治。其一是树干喷药,就是在在5月下旬对树干上依然残留老翘皮的部位和根茎接近土壤部位,喷施高浓度的杀虫剂,以此消灭羽化成虫;其二是树体喷药,喷施时期多选择在5月下旬和7月下旬两个羽化高峰期进行,药剂可选择20%灭扫利3000倍液、21%灭杀毙2500倍液和2.5%敌杀死3000倍液;其三是用药点柿蒂部位,此方法适用于矮化柿树园,在8月上中旬用毛笔等工具点果实柿蒂部位,药剂多用菊酯类农药。